标准研制方面:推动标准研制,标准成果。截止2021年9月,ITSS已发布实施64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17项,团体标准10项(见附录B)。发布标准覆盖通用标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服务管控、服务外包、治理、云服务、数据服务、行业和领域应用等领域。同时,在数字化转型服务标准和业务融合标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有效支撑了数字中国、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和自主创新等国家战略。(ITSS认证)
标准应用推广方面:一是有效支撑政策制定。2012年12月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29264《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有效支撑了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修订工作,确立了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地位,支持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有关营业税减免政策的落实,部分标准已成为行业和领域标准研制的参考标准。二是全面开展符合性评估工作。推进运行维护、咨询设计、云服务、数据中心服务、ITSS工具测试等多项标准的符合性评估和测试工作。截至2021年9月,认定评估机构34家,发展会员837家,培养评估师1300余名,有5600余家单位获得ITSS符合性评估证书,覆盖金融、电力、政务、广电、水利、航天、电信等多个行业。三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在全国30余个省市召开标准宣贯会,共有5000余家单位的15000多名用户和IT服务提供方代表参加了培训;依据ITSS标准开发的IT服务工程师、IT服务经理等培训课程培训学员20000余名,IT审计、风控与治理系列培训学员近10000名,其中获得IT审计师证书的学员500多名。四是工具测试相关工作。依据标准对近300款运维工具进行测试,并发布《中国信息技术服务运维工具名录》。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服务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在金融、通信、政务、交通、医疗、健康、能源、传媒、文旅等行业领域产生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如在金融领域,信息技术服务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产生金融科技服务;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服务有效支撑智慧校园建设;在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实现数字、智慧法院、智慧医院、智慧社区等,助力实现、高质、亲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服务渗透于各行业产生的业务场景化标准需求增强,如何通过标准化手段支撑业务应用场景的实现,成为ITSS持续改进的新课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机遇和挑战均有新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等黑天鹅事件频发,数字化转型下行业分化变革加速,信息技术服务业传统的商业与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围绕云、物联网、数据资产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信息技术服务形态。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以及新业态的出现给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大量新的机会。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加速渗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面对,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实现逆势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重要动力,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分布式的计算能力、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等共同驱动信息技术服务持续保持高速创新演进态势。 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普及并成熟,驱动了云服务、数据服务、智能化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服务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新机遇。信息技术服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巩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水平的产业生态重构基本形成。